螳臂挡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
出处李一《荆宜施鹤光复记》:“武汉义师之崛起也,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,盖有螳臂挡车之势,危莫甚焉。”
例子飞蛾扑火,螳臂挡车,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。白桦《梅园青松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》诗
基础信息
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
注音ㄊㄤˊ ㄅ一ˋ ㄉㄤˇ ㄔㄜ
繁体螳臂擋車
感情螳臂挡车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自不量力。
近义词螳臂当车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抽薪止沸(意思解释)
- 强中自有强中手(意思解释)
- 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(意思解释)
- 为民请命(意思解释)
- 反求诸己(意思解释)
- 翻箱倒柜(意思解释)
- 鬼烂神焦(意思解释)
- 可想而知(意思解释)
- 刀光剑影(意思解释)
- 节哀顺变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走南闯北(意思解释)
- 鸡胸龟背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小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战天斗地(意思解释)
- 道山学海(意思解释)
- 凹凸不平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心烦意乱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释)
- 纵横天下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释)
-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(意思解释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释)
- 超然绝俗(意思解释)
※ 螳臂挡车的意思解释、螳臂挡车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使心用腹 | 用心思,使坏心眼。 |
含辛茹苦 | 茹:吃;辛:苦。形容备受艰难;忍受痛苦。也作“茹苦含辛”。 |
梦幻泡影 | 佛教用语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、幻术、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。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断断续续 | 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。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目眩心花 |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缭乱,心神迷乱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善游者溺 | 会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,因此而惹祸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斗转星移 | 北斗转换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时间的流逝;岁月的变迁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有志竟成 | 竟:终于。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 |
主人翁 | 当家作主的人。 |
纵横四海 | 纵横:奔驰无阻。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比喻无敌于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