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齿之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。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利害与共。
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鲍勋传》:“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、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”
例子清·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106回:“为因朝天岭与贵处俱是唇齿之邦,不忍伤害许多生灵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chún chǐ zhī bāng
注音ㄔㄨㄣˊ ㄔˇ ㄓ ㄅㄤ
繁体脣齒之邦
感情唇齿之邦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比喻国家间关系密切。
近义词唇齿之国
英语states depending on each other as the lips and teeth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止戈为武(意思解释)
- 逍遥法外(意思解释)
- 梦幻泡影(意思解释)
- 夸大其词(意思解释)
- 自怨自艾(意思解释)
- 鼠凭社贵(意思解释)
- 哀而不伤(意思解释)
- 群龙无首(意思解释)
- 悬崖勒马(意思解释)
- 营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婆婆妈妈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风情月意(意思解释)
- 受益匪浅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前赴后继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释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释)
- 冒失鬼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※ 唇齿之邦的意思解释、唇齿之邦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稀里哗啦 | 象声词,形容雨、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。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。 |
| 素昧平生 | 一向不了解。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。素:从来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 |
| 用智铺谋 | 运用智力,设谋略。亦作“用计铺谋”。 |
| 恶衣恶食 | 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 |
| 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| 谠言直声 | 谠言:公正的言论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气壮的言论。 |
| 妻儿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 |
| 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| 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
| 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| 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| 室迩人遥 | 见“室迩人远”。 |
| 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| 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| 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| 前仆后继 | 仆:倒下;继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 |
| 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| 呼风唤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 |
| 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| 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| 驾轻就熟 | 驾:赶马车;轻:指轻便的车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| 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
| 福善祸淫 | 指行善的得福,作恶的受祸。 |
| 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| 张徨失措 | 见“张皇失措”。 |
| 母夜叉 | 比喻凶悍的妇女。 |
| 金蝉脱壳 | 金蝉:金黄色的知了;壳:坚硬的外皮。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。比喻用计脱身;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。 |
| 过五关斩六将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