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长征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àn lǐ cháng zhēng
基本解释征:远行。上万里路的远行。形容极摇远的征程。
出处唐 王昌龄《出塞》诗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”
万里长征的典故
唐朝时期,诗人王昌龄漫游河西一带,亲眼目睹北方契丹人南下骚扰边疆,弄得民不聊生。他写《出塞》表达自己的不满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希望朝廷派得力干将镇守边关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万里长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鸣锣开道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 |
及时应令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,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 |
坚强不屈 | 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 |
力小任重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” |
默不做声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刘峰默不做声,顺着梯子下了几阶,又回身关好柜底板。” |
珠宫贝阙 | 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鱼鳞屋兮龙堂,紫贝阙兮朱宫。” |
饿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冠绝一时 | 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十王习击刺,猿臂善射,弯弓三百斤,膂力骁捷,冠绝一时。” |
吴下阿蒙 | 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