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腹便便的成语故事


大腹便便

拼音dà fù pián pián

基本解释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边韶传》:“韶口辩,曾昼日假卧,弟子私嘲之曰:‘边孝先,腹便便。懒读书,但欲眠。’”


大腹便便的典故

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,陈留郡有个读书人,名叫边韶,字孝先;他很有些文才,在没有当官的时候,教了几百名学生。

边韶很有口才,说起话、讲起课来头头是道,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。不过他有个毛病,就是爱打磕睡。因为他人胖,肚子大,打起磕睡来,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。

有一天,他又和衣打磕睡。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:“边孝先,腹便便;懒读书,但欲眠。”意思是:边孝先是个大肚皮,懒得读书。只想睡觉。不料边韶醒来后,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,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:“边为姓,孝为字。腹便便,王经笥。便欲眠,思经事。寐与周公通梦,静与孔子同意:师而可嘲,出何典记?”它的意思是:边是我的姓,孝是我的字,大肚皮,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。只想睡觉,去思考五经的事。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,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。老师可以嘲笑,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?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腹便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物美价廉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一塌糊涂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目不转睛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
信以为真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兴高采烈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