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衣粝食的成语故事


粗衣粝食

拼音cū yī lì shí

基本解释粗:粗劣;衣:衣服;粝:差的;食:事物。形容生活清苦。

出处唐 李翱《左仆射傅公碑》:“夫人粗衣粝食,与兵士妻女均好恶,用助公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粗衣粝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粗衣粝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逴俗绝物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处实效功
扬幡擂鼓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
叫化子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没衣服,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,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半吊子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
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 王贞白《白鹿洞》: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
火烛银花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