授受不亲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òu shòu bù qīn
基本解释授:给予;受:接受。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。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。
出处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淳于髡曰:‘男女授受不亲,神情民?’孟子曰:‘礼也。’”
授受不亲的典故
战国时期,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,那么嫂子掉进水里,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?孟子认为是礼。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,你为什么不去救?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,而不是用手去救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授受不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龙飞凤舞 | 宋 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。” |
扫地出门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|
想望丰采 |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年少无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谓世人年少无知;三折其肱,谓医士老成谙练。” |
视微知着 | |
牛口之下 |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 |
志在千里 |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|
鼻青脸肿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4回:“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,趁着军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备,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。” |
经纬天地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慈和徧服曰顺,择善而从曰比,经纬天地曰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