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而论道的成语故事

拼音zuò ér lùn dào
基本解释论道:谈论道理、学说、主张。坐着谈论各种事理。形容脱离实际;空谈理论。
出处《周礼 考工记序》:“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”
坐而论道的典故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,在冉求的帮助下,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,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。于是专心著述,编辑整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用自己观点撰写《春秋》,同时又开坛讲学,与弟子们坐而论道,一时弟子达3000人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坐而论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屈指可数 | 唐 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 |
| 不敢苟同 |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 |
| 囊萤映雪 | 元 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一折:“虽无汗马眠霜苦,曾受囊萤映雪劳。” |
| 翻箱倒柜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笼,满屋寻一个遍,那有些影儿。” |
| 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| 阿世取容 |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 |
| 前瞻后顾 | 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将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远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顾,无所栖归,不亦太可怜乎!” |
| 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| 自强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| 可想而知 | 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》:“而郊以吟诗废务,上官差官以摄其职,分其半禄,酸寒之状,可想而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