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刀阔斧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à dāo kuò fǔ
基本解释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。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;杀气腾腾;充满战斗气氛。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。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7回:“摇旗呐喊,擂鼓鸣锣,大刀阔斧,杀奔祝家庄来。”
大刀阔斧的典故
梁山泊好汉晁盖带领17个头领从法场上救下宋江后到白龙庙聚会,放哨的人跑来报告官军大刀阔斧地杀奔祝家庄来。李逵提起双斧就去迎战。晁盖等率众杀得官军尸横遍野、血流成河,直逼江州城下,好汉们才回梁山泊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大刀阔斧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忧喜交集 | 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纵横开合 | 柯灵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,而笔锋所至,纵横开合,娓娓而谈,从历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。” |
长夜之饮 |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 |
穷乡僻壤 | 宋 曾巩《叙盗》:“穷乡僻壤、大川长谷之间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钱,无告籴之所。” |
八荒之外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 |
明争暗斗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 |
来踪去迹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 |
汗牛充栋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