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夫有责的成语故事


匹夫有责

拼音pǐ fū yǒu zé

基本解释匹夫: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;后泛指平常的人;有责:有责任。每个人都有责任。

出处清 顾炎武《日知录 正始》:“是故知保天下,然后知保其国,保国者其君其臣,肉食者谋之。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


匹夫有责的典故

明末清初,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,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,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,城破后他牢记继母王氏的教诲不做清朝的臣子,就化装成商人游走各地,联合各地抗清人士。他在《日知录》中写道: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匹夫有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稳操胜算 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小人得志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着手回春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
信及豚鱼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