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敌致果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ā dí zhì guǒ
基本解释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
杀敌致果的典故
春秋时期,郑国听从楚王的命令派公子归率军攻打宋国,宋国军队惨败,主将华元成为俘虏。交战中宋军士兵狂狡作战勇敢,心地善良。他营救郑军士卒却被沦为俘虏。宋国人评论狂狡自食恶果,打仗本来要杀敌致果的,不能讲仁慈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杀敌致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错综变化 | 清·刘熙载《艺概·文概》:“惟能线索在手,则错综变化,惟吾所施。” |
十万火急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 |
音信杳无 |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 |
风言影语 |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致赵秋舲书》:“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,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,风言影语,莫识来因,一介鲰生,何忌何惜!” 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人面兽心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多谋善虑 |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 |
长夜之饮 |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 |
刻骨铭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