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纵七擒的成语故事


七纵七擒

拼音qī zòng qī qín

基本解释见“七纵七禽”。

出处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笑,纵使更战,七纵七禽(擒),而亮犹遣获,获止不去。”


七纵七擒的典故

三国时期,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,率领军队南征,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,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。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。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。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,最终真心归顺蜀国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七纵七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丝不苟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
床上安床 南朝 陈 姚最《续画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烦草。若比方诸父,则床上安床。”
安于现状 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1章:“这样的梦境,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。”
群龙无首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度己失期
罪上加罪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见今县里告下忤逆,如今又打死小四,罪上加罪。”
不置可否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共商国是
共为唇齿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