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易近民的成语故事


平易近民

拼音píng yì jìn mín

基本解释见“平易近人”。
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简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


平易近民的典故

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为鲁公,他没有去曲阜,而让儿子伯禽前去治理。姜子牙分到齐地,五个月就回京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,而伯禽三年后才回京汇报政绩。周公感慨政令不简约易行,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,平易近人才行得通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平易近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早出晚归 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。”
不过尔尔 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门局之梅花,姑姑庙之铁树,不过尔尔。”
过五关,斩六将
尾生之信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晓以大义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
杨柳依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极重不反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
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3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舞弊,克减酒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