瞒上不瞒下的成语故事


瞒上不瞒下

拼音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

基本解释瞒:也作“漫”,欺骗,蒙蔽。瞒着上面,不瞒下面。指通同作弊,不使上级知道。

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。不瞒老哥说: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,常常有的,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瞒上不瞒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瞒上不瞒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棋若定 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百战百胜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
藏形匿影 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
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
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结驷连骑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相卫,而结驷连骑,排藜藿入穷阎,过谢原宪。”
光前启后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“名已就,子亦有。凤毛麟角,光前启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