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来之,则安之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。后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出处先秦 孟轲《论语 季氏》: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例子但既来之,则安之,姑且住下再说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0二回)
基础信息
拼音jì lái zhī,zé ān zhī
注音ㄐ一ˋ ㄌㄞˊ ㄓ,ㄗㄜˊ ㄢ ㄓ
繁体既來之,則安之
正音“则”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感情既来之,则安之是中性词。
用法复句式;作状语;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。
辨形“既”,不能写作“即”。
近义词随遇而安
反义词来无影,去无踪
英语Since you have come; take your ease.
日语乗りかかった舟(ふね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卵与石斗(意思解释)
- 初出茅庐(意思解释)
- 发综指示(意思解释)
- 穷途潦倒(意思解释)
- 说一不二(意思解释)
- 栋梁之材(意思解释)
- 材轻德薄(意思解释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不费吹灰之力(意思解释)
- 下临无地(意思解释)
- 有权有势(意思解释)
- 飞檐走壁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释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释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地丑德齐(意思解释)
- 胆大心小(意思解释)
- 顾景惭形(意思解释)
- 会少离多(意思解释)
-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(意思解释)
- 心服口服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举足轻重(意思解释)
※ 既来之,则安之的意思解释、既来之,则安之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地地道道 | 真正的,够标准的。 |
信口开合 |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。 |
所作所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。 |
顺口溜 |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。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杜绝言路 | 杜绝:断绝,阻塞;言路:进言之路。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,指不纳谏言。 |
饥肠辘辘 | 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叽叽喳喳 | 语音杂乱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升官发财 | 谓提升了官职,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。 |
立竿见影 |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牛骥同槽 | 见“牛骥同皁”。 |
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从天而降 | 天上掉下来的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满面春风 | 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 |
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
耳聪目明 | 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 |
一览无余 | 览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