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心吊胆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吊:悬着;不塌实。心和胆好像悬起来;不塌实。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例子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,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。(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)
基础信息
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
注音ㄊ一ˊ ㄒ一ㄣ ㄉ一ㄠˋ ㄉㄢˇ
繁体提心弔膽
正音“提”,不能读作“dì”。
感情提心吊胆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提”,不能写作“题”。
辨析提心吊胆和“心惊胆战”;都形容担心、害怕。但“心惊胆战”偏重在形容害怕;提心吊胆则有时偏重在担心;有时偏重在害怕;当它偏重在害怕时;跟“心惊胆战”相通。
歇后语大街上卖杂碎、与虎同穴、给老虎医病
谜语半天云里踩钢丝
近义词心惊胆战、担惊受怕
反义词心安理得、处之泰然、谈笑自若
英语hold one's breath
俄语быть в стрáшной тревоге
日语びくびくする,気(き)が落(お)ちつかない
德语in groβer Furcht vor etwas sein(unruhig und ǎngstlich sein)
法语être dans les trans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无所有(意思解释)
- 上气不接下气(意思解释)
- 铺张浪费(意思解释)
- 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(意思解释)
- 颠沛流离(意思解释)
- 习非成是(意思解释)
- 狐死首丘(意思解释)
- 缘悭分浅(意思解释)
- 沟满壕平(意思解释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释)
- 一拥而上(意思解释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释)
- 百战百胜(意思解释)
- 惊鸿艳影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意兴索然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超然绝俗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显亲扬名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-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※ 提心吊胆的意思解释、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草偃风从 | 见“风行草偃”。 |
斩草除根 | 斩:砍断;斩草:割草;除:去掉。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祸根;不留后患。 |
坚强不屈 | 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 |
暴发户 |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。 |
将功补过 | 将:拿;补:补偿。用功劳补偿过错。 |
河鱼腹疾 | 指腹泻。 |
学而时习之 |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 |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| 牛后:牛的肛门。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空谷传声 | 谷:山谷。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;立即可以听到回声。比喻很快有所反响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阳落山的时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时天色昏暗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目不斜视 |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茕茕孑立 | 孤独无依的样子。 |
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
冲锋陷阵 | 陷阵:攻破;深入敌阵。冲向敌人的防线;攻破敌人的阵地。形容作战英勇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将夺固与 | 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之子于归 | 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呼风唤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