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黄秀才别
[宋代]:李觏
朝闺入有籍,疏远难见君。世眼不识道,贫贱无高文。
兰蕙生同草,鸿鹄心在云。赠子喜别离,儿女安得闻。
朝閨入有籍,疏遠難見君。世眼不識道,貧賤無高文。
蘭蕙生同草,鴻鹄心在雲。贈子喜别離,兒女安得聞。
唐代·李觏的简介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
...〔
► 李觏的诗(81篇) 〕
宋代:
沈辽
我昔乘兴游荆溪,数访道人溪水西。道人飘然舍我去,有如白云谢污泥。
我来云间亦未久,惠然相顾携枯藜。时人莫将老相识,解空第一须菩提。
我昔乘興遊荊溪,數訪道人溪水西。道人飄然舍我去,有如白雲謝污泥。
我來雲間亦未久,惠然相顧攜枯藜。時人莫将老相識,解空第一須菩提。
明代:
何巩道
未得理归棹,还栖江上楼。钟疏遥隔水,寒浅尚疑秋。
月色从今满,江声自古流。夜乌啼不住,知是宿城头。
未得理歸棹,還栖江上樓。鐘疏遙隔水,寒淺尚疑秋。
月色從今滿,江聲自古流。夜烏啼不住,知是宿城頭。
明代:
陈琏
七十年华古所稀,风姿犹自带霜威。谢官已遂悬车志,满路人誇衣锦归。
三径菊松原自好,故乡桑梓倍光辉。赐金散尽无留橐,筐里惟存旧绣衣。
七十年華古所稀,風姿猶自帶霜威。謝官已遂懸車志,滿路人誇衣錦歸。
三徑菊松原自好,故鄉桑梓倍光輝。賜金散盡無留橐,筐裡惟存舊繡衣。
宋代:
赵彦端
菊花潭上菊花新,不是花潭是寿杯。
天赐生朝千斛水,一年一斛送将来。
菊花潭上菊花新,不是花潭是壽杯。
天賜生朝千斛水,一年一斛送将來。
宋代:
程公许
世味轻於玉斗撞,向来骄气为君降。
暂离约会春风早,催逐飞帆下楚江。
世味輕於玉鬥撞,向來驕氣為君降。
暫離約會春風早,催逐飛帆下楚江。